理想和现实的故事(一)

  • “现实” 应该是一个很娘的人,他喜欢瞻前顾后、左右思量

  • “理想”则是一定是一个很自负的孩子,调皮到自己都不知道原来已经到了悬崖边上了

落差

现实 和 理想 正在攀岩一面峭壁,这是一个很少有人光顾的山,所以也没人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爬到半山腰的 现实,一直不敢抬头看,紧紧的抓住岩石的每一块凸起,喘着大气,艰难的向上爬着。虽然他很累,但是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情况是:爬在前面的 理想 总是在嘲笑他。

快爬到山顶的 理想,他觉得他并没有嘲笑现实,反而还在不断鼓励着现实: 要一步一步来,抓稳,上面风景太好看了。

可是落差没有任何缩小的迹象,反而一步步的被拉大。`

谁都没有错,只是心态不一样,或者说,只是他们现在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理想和现实 都觉得一步一步往上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惜一个已经快到山顶了,他冲劲更足,他看到了更多的风景,他渴望更多。

而下面的现实,他很犹豫,他不想听上面的“高谈阔论”,想自己去摸索,却又自知体力不如。所以每次当他想起这些事,他就觉得 理想 很讨厌,是在讽刺他。

而理想还是觉得, 我哪里有说错啊。

在Octopress添加新浪微博按钮 札记

其实很简单的,只是对网络技术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花了一点时间

Prepare

  • http://open.weibo.com/sharebutton 去申请一个 share button, 申请之后看到有WBML方法, 和JS方法。 我这里选择的是WBML方法

Steps

  • source/_includes/head.html 里面修改,添加xmlns:
1
2
3
- <!--[if (gt IE 8)|(gt IEMobile 7)|!(IEMobile)|!(IE)]><!--><html class="no-js" lang="en"><!--<![endif]-->
+ <!--[if (gt IE 8)|(gt IEMobile 7)|!(IEMobile)|!(IE)]><!--><html class="no-js" lang="en" xmlns:wb="http://open.weibo.com/wb"><!--<![endif]-->

  • </head> 之前添加script语句:
    1
    2
    
    + <!-- load sina weibo share -->
    + <script src="http://tjs.sjs.sinajs.cn/open/api/js/wb.js?appkey=" type="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script>
    
  • source/_includes/post/sharing.html 里面添加Button
1
2
3
{ % if site.weibo_share % }
    <wb:share-button relateuid="xxxxxxxx" title="Share a blog  <<[object Object]>>" ></wb:share-button>
{ % endif % }

这里site.weibo_share 是用于在 _config.yml 上修改的,relateduid 就是你新浪微博的id, 当然这是自动生成的,另外title参数 请看 这个列表, 我这里就加了一个title

Idea of LBS Date Service

Purpose

  1. 基于LBS的约会网站

Feature

  1. 相比 陌陌 、微信,匹配程度更高 (因为注重的是性格精神而非其他物质匹配)
  2. 相比 婚恋网站,更快捷,成功率高(因为是就近的选择)

Main Steps

  1. 获得地点位置 (can be read by phone or browser )
  2. 注册后引导回答一点问题
    • basic question, like Sexual Orientation, how old.
    • what u like,hate, and more questions about character
    • no salary, no houses, no 相亲 info
  3. 返回在X公里范围内,最匹配的 boys/girls.
    • just show pic, name, match rate,
    • no contact info
  4. 询问是否需要date.
    • if yes,send eaach contact info.

Feature

1.提供朋友的朋友介绍和match,就像真实的社会

Other Problem

  1. 实名制

《算法竞赛入门经典》 exercise 1

习题2-9 分数化小数

输入正整数a,b,c, 输出a/b的小数形式,精确到小数点后c位,a,b <= 10^6 c <=100, 例如 a=1 b=6 c=4 时输出为0.1667

这里其实用到了一个printf的用法,具体请看C API of Printf

Precision: The precision begins with a dot (.) to distinguish itself from the width specifier. The precision can be given as a decimal value or as an asterisk (). If a is used, then the next argument (which is an int type) specifies the precision. Note: when using the * with the width and/or precision specifier, the width argument comes first, then the precision argument, then the value to be converted. Precision does not affect the c type.

所以最后结果就是:

1
printf ("%.*lf\n", c, (double)a/b);

习题2-10 排列

用1,2,3,···,9 组成 3 个三位数 abc,def和ghi,每个数字恰好使用一次,要求abc:def:ghi=1:2:3。输出所有解。

从102到329循环,将所有数据输入到一个string里面,然后循环1-9,判断string里面是否都包含这些数字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a, digitChar;
    char* pos;
    char str[10];
    for (a = 102; a < 329; ++a)
    {
        sprintf(str, "%d%d%d", a, a*2,a*3);

        for(digitChar = '1'; digitChar <='9'; ++digitChar){
            pos = strchr(str, digitChar);
            if(pos == NULL) // not found such digit
                break;
        }

        if (pos != NULL) printf ("%d %d %d\n", a, a*2, a*3);
    }

    return 0;
}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读书笔记

近代史上至少有三次长征应该载入史册,一次是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的辗转,它保存了中华文化几乎最为重要的“物证”;一次就是西南联大师生的转移,它维系了中国刚刚萌芽的现代教育的“命脉”(当然,后来还是被掐死了);还有一次也很重要。 ---- 何炳棣

学术界战时教育大辩论

迁徙计划,基本都是在卢沟桥事件后才开始计划的。当然由于清华在前两年有所顾虑,所以在长沙已经建立了分校,(这也是为什么之后会迁徙到长沙,而清华作为主力的原因),而对于北大、南开来说,

“有些事并不想做,最后却不得不做”。

主战派

百万将士流血过野,他们平日何尝得着国家的好处?而我们却是平日受国家待遇最优者,每个入学生每年国家津贴至少一千元……今日还依恋这辉煌的校舍,能不愧对死者? 最后这帮人都去共产党那里了,我估计文革都被打倒了

保存派

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士兵,但最缺乏的是有知识的人,而“你们是国家最后的希望”,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倘若国之大器都化为炮灰,那么将来的形式肯定会非常严峻。

所以大多数最后到昆明的都真的是好好钻研的,如果不是这样早就被蒋介石管制了。

穿越一下, 最后一章有段话总结了当时的现状和窘境:

20世纪40年代中期,知识分子心照不宣:他们即将与蒋介石分道扬镳,却未找到与中共合作的方式。 从50年代初的思想改造运动开始,特别是57年以后毛派大搞政治运动,知识分子从中得到一个明确的信号:只有放弃自我————骄傲的、独立的、批判的自我————他们才能与新社会共存。 爱国与生存成为不可兼得的选择

这代人的悲哀啊。相比较我们,我们至少在生存上还不存在问题,万幸啊

大迁徙


查看大图

我觉得对于这帮孩子来说 他们再也不会觉得祖国和人民是遥不可及的抽象了。所以每次我都特别喜欢坐火车出去旅行,尤其是坐票,形形色色的人,讲述者与众不同的故事,观点在不断撞击中迸发,农民有农民的看法,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往往像我这样的人,还说不过一个有风霜的老者,他们总是会知道好多小道消息,举出很多例子,虽然很多都很难考证,更美的是大家都会在最后一笑而过,一起下车,说一声再见。

文法学院在蒙自

当法律系只有蔡枢衡一位教授按时抵达,所以在人手不够时,

他以学生自学取代讲授,以报告和论文代替考试。结果,他成功了。 与那些通过程式化的课堂讲授来学习的毕业生相比,他的学生更胜一筹。

可见中国教育问题出在方法上。课前没人预习,老师上到哪里就那里,听的懂则听,听不懂就算了,久而久之,逃课是无法避免的,上课死寂也是无奈

重庆和昆明

这段还是很有意思的。

首先是关于 通才和专才 的讨论, 重庆方面重申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 金岳霖却反驳到:

如果我们回到教育本身,比如,追求新知,培养人才…… 那么,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过分强调一两个非常实用的方向,迫使青年转向这些学科,并不会给某些人带来他们想要的国民

对于现在来说,如果为了就业而培养人才,必将失败。不再有人去好好的搞研究,为就业而学习的,永远只是皮毛。但政府依然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永远以就业率为第一。

然后是关于 道德训育, 重庆方面显然和如今的教育部一样,要求开始一门强制性的政治课,即三民主义。(和中马概,毛邓三多象啊),但幸好有潘光旦等社会学家一致反对,才使这门课行于流程

教育者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有些人关于把宣传灌输同教育混为一谈。

最后是关于 教师入党 的问题。与共产党相比,国民党更强调党员的职责,而不是荣誉。所以一些联大的领导和院长都被迫入党。但是显然联大是个‘民主的堡垒’,至于为什么,书中没有解释清楚

联大的学风

有人说,联大的学生都是尖子,是进步的,是天才。这不见得,他们还是一般的学生。一般人在某种条件下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不一定天才才有大的成就

这个我觉得应该是 通才教育 给他们带来的底蕴。

另外一方面,学风也是靠老师培养起来的,整体而言,联大的老师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他们都是 世界主义者, 大多数人都留过学,赞同西方自由主义。另一个是,他们都非常有创意,传授的都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人云亦云。

联大几乎允许任何意见的发表,百花齐放。但除了马克思主义,似乎只有闻一多和吴晗,但他们都没有达到专业水平,但总的来讲,学术自由已经是100年难见的啊

学术自由,在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和龙云护卫下的昆明臻于顶峰,却不见容于国民党,最终被共产党摧毁

联大良师

这里就不多阐述了